




本次巡展南艺首展荟聚了全国山水画坛百余位画家作品,涵盖多个代际,既承袭传统笔墨精髓,亦系统映射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整体格局与前沿动态。南艺美术与书法学院长期致力于在中国画传承与教学中实现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贯通,希冀通过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的联合巡展,搭建高校间深度互动与学术共享机制,激发教学实践、艺术创作与理论探索新思路,共同书写中国画教育发展新篇章,进一步传递和弘扬“守正创新”的学术理念。
在博士研创沙龙环节,刘春从中国画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角度,提呈“中国画专业博士人才培养的‘专’与‘博’”“中国画专业博士培养的‘教’与‘学’”“传统中国画当代转型中的南艺实践路径”“艺术高校时代主题性山水画创作”“中国画语言程式化与时代精神表达”“AI元宇宙数字图像技术与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新时代中国画发展方向展望”等议题,请校内外专家与美术与书法学院中国画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展开对话。
丘挺分享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人才培育的特色模式,主张在深化传统研究中构建当代艺术语言体系。林海钟从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切入,着重强调艺术创作中体悟感知的本体价值,倡导回归自然以激活笔墨语言。吕少卿阐述了山水画教育的守正创新之道,提出专业博士培养需强化传统学理与当代意识的双重引领。顾平向中国画专业博硕士研究生提出从传统中创新,要确立与时代流行画风的边界意识,在传统中国画当代性转化中坚持探索自己的路径。孔六庆则从“笔墨转译”与“时代表达”两个向度,探讨了艺术回应现实的文化自觉,阐释理论学术积淀对创作深度的支撑作用。





在互动对谈环节,张孙哲、翟明帅,中国画专业博士研究生邹青宸、谭耀林等多位师生就当代山水画乡村田园主题创作、主题创作与青年艺术家个人风格构建等议题,与现场专家交流并请教。南京视网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斌针对AI与元宇宙技术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关系与影响提出见解。他表示,面对AI技术的普及,应持理性审视态度,既不神化其功能,亦不放大其风险,而应将其视为辅助工具,秉持协同共生理念,在技术浪潮中保持艺术主体的独立判断与创造性转化能力。





创研沙龙持续两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主题不断深化,多层次、高密度学术对话既有对传统笔墨体系与学术根基的深入辨析,亦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创作方法论、跨学科融合及艺术表达的现代性转向,体现出理论思辨与创作实践之间的深度互文,凸显了南京艺术学院对新时代中国画教学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前沿探索。唯有深植传统根脉,敏锐回应时代,秉持开放姿态,方能使中国画在当代文化生态中持续迸发新的生命力。本次“行进与变迁”展览与沙龙不仅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厚度与创作张力的山水画艺术盛宴,更在学理建构与实践探索层面为当代中国画的教育拓展与创作演进提供了重要参照。
据悉,该巡展由研山会联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等21所国内高校美院共同主办,是一项聚焦全国高校山水画教学与科研的公益服务项目。展览计划历时一年,足迹将覆盖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美院。


